左图1 2中图 3右图
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 > 银行
多家银行关闭ATM机扫码存款业务
谷巴巴www.gubaba.net 发布时间:2022-09-11 浏览数:0 责任编辑:admin
摘要:8月以来,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广发银行三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,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,招商银行部分分支机构也关闭了相关功能。该功能关闭之后,用户可持银行卡办理ATM存款或到柜台现场办理存款业务。建设银

你有多久没用过ATM机存取款了?

  8月以来,建设银行中国银行、广发银行三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,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,招商银行部分分支机构也关闭了相关功能。

  该功能关闭之后,用户可持银行卡办理ATM存款或到柜台现场办理存款业务。建设银行还可在ATM机上使用无卡无折存款服务或“刷脸办”服务功能进行存款。

  专家表示,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,ATM机的使用频率降低,银行也需要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,对ATM机进行转型升级。

  ATM二维码存款业务调整

  根据相关公告,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广发银行的ATM二维码存款功能分别于8月19日、8月29日、9月3日关闭。

Image
图片来源:广发银行官网

  各家银行推出的ATM二维码存款功能的操作流程基本类似,用户点击ATM机上的二维码存款功能,登录手机银行扫描二维码,选择存款账户输入密码,在ATM机存入现金即可。

  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市的多家银行网点调研,发现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广发银行的ATM机已找不到二维码存款功能。

  建设银行表示,ATM二维码存款功能关闭后,用户可持该行银行卡、选择无卡无折存款服务或开通“刷脸办”服务功能办理ATM存款业务。中国银行、广发银行表示,用户可持银行卡办理ATM存款或前往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。

Image
上图:建设银行ATM机的“刷脸办”服务功能

  近期还有部分银行分支机构陆续关闭此项功能。8月26日,招商银行唐山分行发布公告称,由于业务调整,自8月26日起,将关闭迁安支行ATM二维码存款功能,其余网点ATM二维码存款功能均可正常使用。

  据记者了解,2019年下半年开始,就陆续有银行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,或对该功能进行升级。

  不过,在取消ATM二维码存款功能之后,部分银行如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仍保留了ATM二维码取款功能,操作流程和二维码存款的流程类似。此外,在无卡取款方面,多家银行还支持在手机银行预约取款。

  保护客户资金安全

  银行相继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,与保护资金安全、ATM机使用频率降低、该功能使用起来较为繁琐等多种原因有关。

 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,此举是为了落实监管要求,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。中国银行客服回应称,为了防范电信诈骗和洗钱风险,出于对客户资金安全的考虑,客户必须持卡才能进行交易。记者致电建设银行、广发银行客服,得到的也是类似反馈。

  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,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,用户的现金使用频率降低,对ATM机的使用就更少。记者在银行网点调研时发现,几乎很少能看到年轻人使用ATM机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昀表示,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,ATM机的使用频率减少,ATM机业务量缩小,对银行效率提升和业务扩张的助益减弱,因此,银行开始关闭二维码存款业务。

  另外,扫码存取款操作起来较为繁琐,也是记者调研时得到的一大反馈。余先生告诉记者,他没用过扫码存款,但他曾经用过一次扫码取款。余先生称,“感觉扫码取款不太好用,需要用手机银行扫码验证后才能取款,并不比直接拿银行卡取款或在手机上预约取款方便多少。”

  探索转型升级

  值得注意的是,银行也在逐步缩减ATM机的数量。根据央行发布的《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》数据,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ATM机共有93.67万台,较上季度末减少1.11万台,全国每万人对应的数量环比下降1.17%至6.63台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,银行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,对ATM机进行优化升级。

  董昀认为,银行需要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,利用数字技术来改造银行,包括应用场景、业务模式、业务流程、组织架构等多方面。

  从现实情况来看,银行也在不断探索转型,强化金融服务水平,对现有ATM机功能进行优化升级。一些银行也开始探索在ATM机中加入数字人民币的相关功能。比如,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的ATM机便开通了数字人民币和现钞的兑换功能。

  不过,在监管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,受访专家也表示,ATM机不可能完全消失,现金服务将会长期保持。

  董昀表示,从社会公平的角度,对于一些特定群体或弱势群体,需要保留一些能够让其享受金融服务的通道,即使这些业务不能给银行带来显著收益,但它却是银行践行金融普惠性的必要举措,也是银行及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体现。


谷巴巴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代表谷巴巴立场,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证实,仅供参考,据此入市,风险自担。若该资讯与原文有异,概以原文为准。如果您对以上信息有任何疑问或因我们的工作疏忽,在作品内容,版权或其它问题有异议需要同本站联系的,请及时联络我们postmaster@gubaba.net。谷巴巴拥有本声明最终解释权。 谷巴巴研究中心 http://www.gubaba.net/